Go to the Contents

地方文化遗产

有形文化遗产

忠清道兵马节度使营门

忠清道兵马节度使营门(有形文化遗产第15号)

龙岩寺毗卢舍那佛坐像(有形文化遗产第23

龙岩寺毗卢舍那佛坐像(有形文化遗产第23号)

菩萨寺石造两尊并立如来立像(有形文化遗产第24号)

菩萨寺石造两尊并立如来立像(有形文化遗产第24号)

塔洞五层石塔(有形文化遗产第25号)

塔洞五层石塔(有形文化遗产第25号)

 清州乡校(有形文化遗产第39号)

清州乡校(有形文化遗产第39号)

菩萨寺极乐宝殿(有形文化遗产第56号)

菩萨寺极乐宝殿(有形文化遗产第56号)

菩萨寺五层石塔(有形文化遗产第65号)

菩萨寺五层石塔(有形文化遗产第65号)

清州东轩

清州东轩(有形文化遗产第109号)

望仙楼

望仙楼(有形文化遗产第110号)

井下里磨崖毗卢舍那佛坐像)

井下里磨崖毗卢舍那佛坐像(有形文化遗产第113号)

塔洞洋馆)

塔洞洋馆(有形文化遗产第133号)

云泉洞新罗事迹碑

云泉洞新罗事迹碑(有形文化遗产第134号)

赵宪战场记迹碑

赵宪战场记迹碑(有形文化遗产第136号)

薪田洞古家

薪田洞古家(有形文化遗产第145号)

圣公会圣堂)

圣公会圣堂(有形文化遗产第149号)

顺治铭石佛立像

顺治铭石佛立像(有形文化遗产第150号)

韩氏始祖祭坛碑

韩氏始祖祭坛碑(有形文化遗产第169号)

清州瑞气寺石造乐师如来坐像

清州瑞气寺石造乐师如来坐像
(有形文化遗产第174号)

讷斋江水遗稿版木

讷斋江水遗稿版木(有形文化遗产第177号)

光国志庆录版木

光国志庆录版木(有形文化遗产第164号)

朴薰神道碑

朴薰神道碑
朴薰神道碑是立在他的墓地入口路边的朝鲜时代一般型的大石碑。朴薰(1484~1540)是朝鲜前期的儒学家,是弘文馆校理增荣的儿子。恋山君10年(1504)司马试合格后,担任多种官职,中宗14年(1519)考中贤良科,担任承政院同副承旨等,己卯士祸时期(己卯士祸,1519)罹祸,经过17年的流放生活,在中宗31年(1536)被释放,在他外婆家所在的这个地方度过余生。

神道碑是英祖24年(1748)朴弼周撰、尹得和书,俞拓基题篆树立的,后面刻有成运撰的碑文。1957年建造了正面1间,侧面1间,层叠屋檐和八作屋顶的木造瓦结构的碑阁。
碑的形态是方形的台石和八作屋顶形的盖石构成的一般形态,盖石上精巧地雕刻着瓦屋顶的细致花纹,碑身和台石、盖石都是用质量很好的花岗岩制作的,保存状态良好。

英祖大王胎室 加封儀軌

英祖大王胎室 加封儀軌
英祖大王胎室加封仪轨是记录加封清原郡琅城面武城里的朝鲜英祖胎室的原委、过程和仪式程序等所有相关事实的手抄本典籍。

在朝鲜时代,如果王室有孩子出生,为了孩子能健康长寿,就把胎放到石室里安胎。特别是如果日后登基成为帝王,为了使胎室具有王室的威容,举行一定的仪式,并依照程序在中央的台石上放置旧形的中童石和屋盖石,建造胎室,周围铺设床石并设置护石栏杆。

依据仪轨的记录,肃宗20年(1694)9月26日,根据观象监的上书,把胎室地点定在一等胎峰的忠清道清州牧山内一东面无双里,即今天的武城里胎峰山卯坐酉向,第二年9月28日辰时,正式安胎。原本在帝王即位后应该将胎室重建为石造建筑,但是,英祖的胎室因在清州地区发生的李麟佐之乱和连年的干旱未能重建。英祖5年(1729),才在睿宗的建议下,重新将胎封建造成石造建筑。

除此之外,在本仪轨中还按照不同的日期详细地记载了建造的经过,并详细地记录了按照相关的人和地区分类的役军、役工、僧军的人数,需要物资的明细,胎室的各种石造建筑,胎室碑的形态及大小等,是韩国胎室研究的宝贵资料。

东华寺石造毘卢舍那佛坐像

东华寺石造毘卢舍那佛坐像
是俗称“南水院寺”的东华寺大雄殿里面作为主尊供奉的佛像,除光背消失以外,几乎接近完好。这是在高高的台座上面趺坐的坐像,脖子处断裂的部分经过复原,但复原得不是很好,佛头有些向右转。

螺发的头上有低的肉界,但不是很明显,脸的样子已经看不出来了,再加上全身涂抹金粉,所以很难确认原形。手印也已经看不清楚了,但可以看出右手向下,左右向上,整齐地合掌结智拳印的样子,由此可以确认这座佛像是毘卢舍那佛。通肩的法衣从两肩处下滑,在胸前形成U字型,左右对称;覆盖膝盖的衣纹也雕刻了图样。

佛像的台座中,上台石的一部分破碎,但还保持着完整的形态。下台石以下伸进地面,但掀开地面的一部分,可以看到下面有方形的地台石和八角形的基台石。基台石的八个面上有眼象,里面雕塑了很高的狮子像。 中台石有八个角,正面雕刻香炉,其他七个面是合掌像、结降魔触地印和智拳印的如来像等各自不同样貌的佛菩萨像,现在中台石前后颠倒地摆放着。

上台石是圆形的,下面有角形副椽,侧面雕刻有仰莲花纹。这座佛像的制造时期从整体雕刻手法上来推测是罗末丽初,实测值为佛像高度148cm、头高51cm、肩膀高91cm、肩膀宽 70cm、胸宽 45cm、膝盖高 28cm、膝盖宽 109cm,台座的中台石高度为 31.5cm、上台石高度 19cm、上台石直径为117cm。

申仲淹神道碑

申仲淹神道碑
这座碑是为了纪念朝鲜宣祖时期的文臣申仲淹(1522-1604)而建造的。申仲淹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他诚心诚意地照顾继母和妹妹,极尽忠和孝,其孝行被广泛流传。

走上仕途之路后,在任主薄、监察的时候,教化和引导郡民;在壬辰倭乱期,他了解到国家由于军粮不足而面临许多困难,于是用自己的财产筹措军粮,积极挽救国难。因此,朝廷破格提拔他为佥知中枢府事。

他在80岁的时候,朝廷又任命其为嘉善大夫、知中枢府事,之后被追封为左赞成。神道碑是光海君1年(1609)沈喜寿建造的,李山赉题字,并于光海君11年(1619)年立碑。

尹瓘影帧

尹瓘影帧
尹瓘是高丽中期有名的官臣,字同玄,谥号文肃,原籍波平。高丽文宗科举合格,于肃宗9年(1104)被任命为东北勉行营兵马都统征伐女真,但失败了。睿宗2年(1107)被任命为女真征伐元帅,征伐东北界的女真,攻下了9座城池,成为了镇国功臣。

1910年尹瓘的后孙们建造了正面3间、侧面1间的斗拱式房屋的影堂,供奉他的画像,画像分为文官像和武官像各一幅。依照坡平尹氏文中的记载,尹瓘原来的画供奉在咸镜北道北青郡所在的万赖祠,1902年临摹后拿到了这个地方,但正确的原委已不为人知。

后来影堂的建筑破落,画像的样子给人一种巫俗的感觉,所以1980年又重修了影堂,画像也得到了学界的考证,制作了新的文官像,并和前面的武官像一起被供奉起来。祭祀在将军的诞辰阴历3月10日举行。

郑守忠影帧及影帧重模记

郑守忠影帧及影帧重模记
郑守忠(1401-1469)是朝鲜初期的文臣,提的儿子。字敬夫,谥号文节,原籍河东。世宗32年(1450)在式年文科的考试中合格,担任成均司艺和行司勇后,帮助世祖篡夺王位,成为了3等左翼功臣。之后又担任了佥知中枢院事,并晋升为了大司成左赞成,在担任奉朝贺的时候去世。

本幅肖像画分析是在世祖1年(1455)得到佐翼功臣封号的时候画的功臣图像,这幅画像采用的是朝鲜时代画像的一般构图,即左侧面向的形式。

画像勾画了左颜八分面,是戴着黑色纱帽、穿着淡红色官袍坐在椅子上的全身像。官袍的轮廓鲜明,用简略的线处理了衣褶部分,能看得出画家为了能使整幅画像能栩栩如生而煞费苦心的痕迹。

另外,和这幅画像一起流传下来还有一部手抄本的影帧重模记,是记录了重模的许多事项,甚至记载了告由祝文的稀贵资料。

申滢浩故居

申滢浩故居
申滢浩故居是朝鲜高宗18年(1881)建造的韩式房屋。原本这座房子里有里房、厢房、粮房、后房和马夫房等,但是韩末在这里生活的申正植向起义兵提供食宿,所以日本兵放火烧了房子,现在只剩下里房。 里房的结构是以两个厅堂为中心,左边是带有厨房和套间的对面屋,右边是带有厨房和套间的里屋和衣房,正面5间,侧面4间形成了“ㄱ”字形,是单椽屋檐合阁屋顶的瓦房。

飞中理石造一光三尊佛像

飞中理石造一光三尊佛像
是位于从内秀通往椒井药水路边的,飞中里俗称“巨柱街”的一光三尊佛像。在一个光背里雕刻了三躯佛像,现在将破损为4块的佛像复原,但本尊的身体和头部分离,将掉下来的右协恃菩萨像收拾接合,但左协恃菩萨像还没有找到。 本尊佛是结跏趺坐的坐像,头部和从肩膀到胸的部分脱落严重,但仍然可以看出轩昂和柔和的雕刻手法;膝盖很宽,衣角落在膝盖上面,和百济扶余军守里的石造如来坐像非常相似。

从手印来看,佛像显示右手举起,食指弯曲的施无畏印。左手放在膝盖上面,但由于破损严重,已经看不出来是什么样的手印了。法衣右肩偏袒,但肩膀和胸部磨损严重,很不分明,膝盖以下的衣纹则雕刻得非常柔和。支撑膝盖的裳悬座下面雕刻有三尊佛像,左右各自有一个狮子像,但磨损严重。

头光和身光的几层圆纹理用水纹形态表现出来,周围是10躯化佛。右边的协侍菩萨面部有磨损,嘴角露出朴实的微笑,下垂的长发和圆筒形的身躯,还有X形的衣服纹理等显示出6世纪菩萨像的特征,为推测佛像的制造时期提供了很重要的依据。

安心寺 毘盧殿

安心寺 毘盧殿
是位于安心寺大雄殿左前方的建筑,在高坡上面朝西向。这座建筑的建造年代,依据在毘盧殿里所挂木板上的重修记,可以了解到是在光海君5年(1623)建造的,其后又经过了二百多年,屋顶和椽子都已破损了,佛像也到了风吹雨淋的境地,于是,综合多人的意见,在宪宗8年(1842)又进行了重修。但是,重修记在1982年突然消失,至今下落不明。

毘盧殿在用自然石垒起的方形石台上,放有奠定自然石用的基石,建有圆形的基柱。建筑的整体构造是正面3间、侧面2间的多包式斗拱房屋,在两侧面有风壁,前面都是井字格子门。

在前面的四个柱子上有用楷体书写的的柱联。这座建筑本来是以毘盧舍那佛作为主尊供奉的毘盧殿,但也被称作灵山殿和罗汉殿,现在悬挂着“灵山殿”的匾额。

现在,这座建筑的里面供奉着释迦世尊的16大弟子像的木制16罗汉像。这座建筑的特征是斗拱式的建筑,而左右侧面却设置拱包,这是因为在重修八作屋顶的大雄殿的时候,修成了斗拱式的屋顶,而拱包原封不动的保留了下来,可以看出在修建毘盧殿的时候,是模仿大雄殿修建的。

1989年,重新上了瓦片,涂上了新的丹青,又重新垒起了基壇的筑台。

止善亭

止善亭
止善亭是朝鲜光海君2年(1610)止善吴名立(1563~1633)建造的亭子,以吴名立的号取名,叫做止善亭。

现在的亭子是高宗16年(1879)重建,1932年修建的,是正面3间,侧面2间单椽屋檐的合阁屋顶的木制瓦房。内部房间里分为2间,铺设地板。里面挂着尤庵宋诗烈题词的“忠孝一生卧此江”的匾额,外面挂有遂庵权尚夏题词的“止善亭”的匾额。

墨井影堂

墨井影堂
墨井影堂是朝鲜纯祖30年(1830)建造的,是供奉为世祖的即位立下大功,被册封为佐翼功臣一等,并被奉为高灵府院君的文忠公政保闲斋申叔舟(1417∼1474)画像的影堂。每年阴历3月15日和9月15日举行祭祀。

画像是英祖25年(1749)临摹位于加德面仁次里九峰影堂原本(宝物第61号)的身着官服的正身交椅坐像,是宽113厘米,长225厘米的设彩绢本,且有海左丁范祖写的画像赞。

现在的影堂是1984年重建,1989年翻修的建筑。影堂是正面3间,侧面2间的重檐合阁屋顶的木制瓦房。在内部通间的厅堂里有两扇门,左右有檐廊和前廊,悬挂着“墨井影堂”匾额,院子前面有三门,并且有围墙。

文义乡校

文义乡校
文义乡校是朝鲜时代文义地方的官学机关,本来是在文义县西边1里,即,现在的养性山下,后来在朝鲜光海君1年(1609)重新建立文义县的时候,乡校从县里边迁到南边3里以外的箕山里。肃宗9年(1683)县令李彦维觉得土地不平坦,因此又重新搬迁到西边2里以外的养性山下现在的位置。

崔鸣吉神道碑

崔鸣吉神道碑
崔鸣吉(1586~1647)是仁祖时期的文臣,字子谦,号迟川,谥号文忠,祖籍全州,是永兴府使起南的儿子。

宣祖38年(1605)取得文科及第,继在承文院行事后成为了艺文馆的典籍。光海幽禁母后,政局变得一天比一天混乱,他和金流、李贵等商议迎立仁祖做皇帝。因为他的功勋,在参议上成了一等功臣,被封为完城君。

丁卯胡乱时期,他继续主张主和论,经历了向清朝投降的历史的悲惨命运。但这时崔鸣吉成了右议,他对上效忠皇帝,对下处理各方政事,使国内外逐渐安定了下来。他从左议政一直升到了领议政后,在担任领议政的时候去世。

他在性理学和做文章上有很大的造诣,在书法上以董基昌体而闻名。著作有《迟川籍》19卷、《经书记疑》、《丙子封事》等。神道碑立在墓地的前面,是肃宗28年(1702)建造的,1979年又新建了碑阁。

月里寺大雄殿

月里寺大雄殿
依照这座寺入口的事迹碑的碑文,月里寺大雄殿是朝鲜孝宗8年(1657)明玄堂元学大师把附近的新兴寺搬到了这里而建成的。屋檐滴水瓦片上刻有“壅正庚戌”的阳刻字,因此可以知道在英祖6年(1730)进行了一次重修。

从建筑风格上来看也是在朝鲜中期建造的,是正面3间,侧面3间的的八角屋檐多包式建筑。用自然石垒起的高高的基壇上,使用了自然石中的造礁石,隅柱比平柱要更粗更高。

正面的柱子之间都建有井字,稠密地放着梁拱,房梁木锐利地弯曲着。
屋檐采用重檐式,四角建有拱柱,就象向着天空飞去一样,托着逆转的飞檐边缘,八角式屋顶的建筑显示了韩国建筑的美。柱子上面有昌枋和平枋,托着上面的梁拱,梁拱的放置是在御间放两个、在每个夹间各放一个,并且放置得很整齐。

文山館

文山館
文山馆是朝鲜时代文义面的客舍。所说的客舍是指在高丽和朝鲜时代各地的馆舍,朝鲜时代在这里安置殿牌,初一和十五举行向帝王所在的宫阙叩拜的仪式;同时,这里也是中央来访的使臣使用的宿所。

建筑的结构是,屋顶略高的政堂位于中央,在政堂的左右有偏室,正面有中门、外门,侧面布有无廊等,正堂铺设砖头,左右偏室是有暖炕的普通房。

文山馆是木制瓦房建筑,是正面10间,侧面3间的2翼工房屋。正堂正面3间,侧面3间,右偏室正面4间,侧面3间,左偏室正面3间,侧面3间。正堂底部是暖炕,左右偏室是韩国式井字廊。

这座建筑准确的建造年代已不为人知,只是在以前的《文义邑志》有着显宗7年(1666),县令李鸣夏搬迁建造的记录。屋檐凹面瓦片上刻有“雍正6年戊申4月建”的字,从这一点可以知道朝鲜英祖4年(1728)有过一次翻修。

1979年,随着大清坝完工,文山馆成了水淹地区,所以搬到了文义乡校的旁边,1997年又搬到了文义文化财产园区的目前所在位置,并复原了其以前的面貌。

纪念物

鸭脚树</em>(纪念物第5号)

鸭脚树(纪念物第5号)

东莱府使宋象贤忠烈祠</em>(纪念物第16号)

东莱府使宋象贤忠烈祠(纪念物第16号)

表忠寺</em>(纪念物第17号)

表忠寺(纪念物第17号)

莲潭公墓所</em>(纪念物第20号)

莲潭公墓所(纪念物第20号)

斥和碑</em>(纪念物第23号

斥和碑(纪念物第23号)

莘巷书院</em>(纪念物第42号)

莘巷书院(纪念物第42号)

宋象贤墓所及神道碑</em>(纪念物第66号)

宋象贤墓所及神道碑(纪念物第66号)

方井</em>(纪念物第84号)

方井(纪念物第84号)

 务农亭址</em>(纪念物第85号)

务农亭址(纪念物第85号)

佳景洞遗迹</em>(纪念物第120号)

佳景洞遗迹(纪念物第120号)

父母山城</em>(纪念物第121号)

父母山城(纪念物第121号)

拱北里刺揪

拱北里刺揪
这棵刺揪是高8.5米,胸部高度的周长为4.5米的老巨树,据传树木的树龄约为700年,但无法考证。

刺揪是在韩国的山野自然生长的的落叶高树,生长速度比较快。

幼枝上布满了又大又结实的棘,古时候起就有刺揪可以驱赶鬼神的说法,刺揪的一大特征是老枝上没有刺棘。

丹斋影堂及墓地

丹斋影堂及墓地
丹斋影堂是为了纪念日本帝国主义时期独立志士、史学家、言论家丹斋申采浩(1880∼1936)先生,1978年为供奉他的遗像而建造的影堂,位于他的墓地的前方。

遗像是1981年韩光一画的全身交椅坐像,是宽70厘米,高110厘米的设彩绢本。影堂是正面3间,侧面1间的重檐式屋顶的木造瓦房。内部在走廊的地式房里有分合门和前廊,这里挂着“丹斋影堂”的牌匾,祠堂前面建有叫做“正气门”的三门,周围用围墙挡住。

先生在东方无政府主义者联盟活动中被逮捕,在服役的过程中于1936年2月21日在旅顺监狱殉节。先生安葬在了他少年时期生活的房基里。墓亭里有韩龙云、吴世昌、申伯雨等建立的墓表和1972年建造的事迹碑。

清原山德里胎室

清原山德里胎室
胎室作为埋藏皇家胎的石室又被称作胎封。在朝鲜时代如果王孙的孩子出世,就临时设置胎室都监,让安胎使寻找明堂地埋放胎。

这个地方因为有胎室,所以又有了“胎封”的山名。这里埋放的胎盒是有半球形盖石的圆筒形状。用石灰岩单独制造石盒和盖石,供奉胎罐,并封坟

逮華堂祠

逮華堂祠
逮华堂祠是为了供奉朝鲜肃宗27年的松轩卢继元(1532~1586),菊轩卢后元(1533~1592)、持平梅轩卢从元(1535~1583)、竹轩卢一元(1539~1611)4兄弟的牌位而建造的书院。

根据《增补文献备考》的记录,西厓柳成龙(1542~1607)看到4兄弟之间的友爱,向宣祖禀告,宣祖御笔写下了“逮华堂”三个大字,在4兄弟家里悬挂,成了堂号,后来这里成了他们的祠堂逮华堂祠。

但是,在壬辰倭乱的时候,4兄弟的家和牌匾都被火烧了,肃宗27年(1701)重新建造,英祖37年(1761)在这里秋祭西庵卢德元(1549~1629),这里成了有17名院生的祠院。但是,高宗8年(1871)因寺院毁撤令被封,1967年在南一面新松里大山村又重新修建,每年阴历3月和9月的仲丁日举行上香祭祀活动。

现在的书院于1967年重建,1988年翻修。是正面3间、侧面1间半的重檐八作屋顶的木制瓦房。内部在通间的厅廊里建有分合门,且有前廊。

祠堂的里面悬挂有1967年权容稷制作,李范圭题写的“逮华堂重建记”,外面挂有“逮华堂祠”的牌匾,院子前面建有高耸的大门,并且有围墙。

在祠堂的旁边有李宇谦制作、成泳题写的逮华堂事迹碑,逮华堂事迹碑于肃宗45年(1719)立碑,保存在碑阁里。

韩兰墓地及神道碑

韩兰墓地及神道碑
是安葬高丽的开国功臣太尉韩兰(863~916)公的墓地和纪念他的伟业的神道碑。

据传原来的墓地在朝鲜孝宗10年(1659)被卢峰破坏,后代子孙在肃宗16年(1690)又重新复原封坟。墓地原来的模样虽然已经变形,但是现存有高丽时代的墓碑和床石等。孝宗时期的文人石和龙马石也被保存了下来。

朴光佑 墓所

朴光佑 墓所
朴光佑(1495~1545)是朝鲜中宗时期的文臣,字国耳,号毕斋,原籍尚州。中宗20年(1525)式年文科试中状元及第,在按部就班地担任各种官职的同时,编纂了韩国历代最大的地理书《东国与地胜览》,仁宗1年(1545)任司谏知制教,在乙巳士祸的论战中被捕身亡。

后来,因粟谷的上书,又恢复了官职,配享在松泉书院。以墓地中央的封坟为中心,封坟正前方有位牌碑和床石,左边有肃宗13年(1687)宋时烈撰的墓表。

除此之外,还有近期雕刻的事迹碑、长明灯和原本已有的文官石、童子石、望柱石等。本墓遵循朝鲜时代的一般墓制,1977年从京畿道坡州移葬到此。

英祖大王胎室遗迹

英祖大王胎室遗迹
朝鲜英祖的胎室,在《忠清道邑志》中记载的是位于清州东部20里的地方,当时胎室所在的位置是清州牧山内一东面无双里,即今天的武城里。

这个胎室是朝鲜肃宗21年(1695)照英祖5年(1729)国王胎室的规模和构造重新建造的安放英祖(1694~1776)胎的胎室。胎室的形态是模仿位于公州的肃宗的胎室而建造的,中央形成2段的正方形台石上面,放有鸡蛋形的胎室石和八角冠檐石,在周围的八个角放上八个长台石,在八角的边缘立着隅珠石。八面的中央建有四角德童子石,之后横放上六角的长台石作为石栏杆。

胎室的前面鬼趺上建有碑身。在上端建造了雕刻的胎室碑,碑身的前面刻着“主上殿下胎室”,后面刻着“雍正7年10月14日建”。

三世忠孝门

三世忠孝门
三世忠孝门是为了纪念朝鲜肃宗43年(1719),在和女真族的作战中而牺牲的庆兴府事忠贞公退修轩嗣宗(1440~1491)的忠节而建立的忠臣阁和纪念仁祖16年(1638)罗云杰(1456~1493)和他的儿子滨(1473~1495)、 潾 (1475~1495)兄弟的孝德而建立三孝阁的合称,是2个旌閭阁。

嗣宗在成宗22年(1491)女真族动用5千骑兵攻打边防的时候,率领50名士兵作战并战死沙场。他的儿子云杰布衣从军征伐女真,但是没有能替父报仇。在万分的悲愤下,在父亲去世3周年的那一天自尽。云杰的儿子滨和潾兄弟也非常孝顺,数次征伐女真都未能完成心愿,在父亲去世3周年的那一天也自尽了,留下了三代忌日都是在同一天的忠孝的先例。

嗣宗在肃宗43年(1717)作为征伐女真的功臣被追封为兵曹判书,赠谥号“忠贞”。滨和潾在肃宗33年(1707)被追封为判书。现在在村子的入口向东伫立的三世忠孝门,并排有忠心阁和三孝阁,周围有围墙保护。

孙秉熙先生遗墟地

孙秉熙先生遗墟地
是生于朝鲜哲宗12年(1864)4月8日的义庵孙秉熙(义庵遗墟地,1861~1922)先生出生和成长的故居。孙秉熙先生很早就入了东学,在1894年的东学革命中,带领忠清道和庆尚道的10万名的民众同官兵打仗。

之后,经过日本在上海开始亡命生活。1897年成为东学的3世教主。1904年组织了进步会,1907年回国后改名天道教,并致力于扩大教会势力。经过庚戌国耻以后,以天道教名义接手了普成专门学校和普成中学,致力于培养人才。1919年3.1运动时,作为民族代表33人的头领宣言朝鲜独立。

无形文化遗产

清州农乐</em>(无形文化遗产第1号)

清州农乐(无形文化遗产第1号)

輩貼匠 洪鍾鎮(無形文化財第7号)

褙贴匠洪钟镇(无形文化遗产第7号)

丹青匠 権賢圭(無形文化財第9号)

丹青匠权贤奎 (无形文化遗产第9号)

清原神仙酒

清原神仙酒
神仙酒是清原郡地区唯一被指定为传统民俗酒的酒。
神仙酒是在自古以来就以水质好而出名的米院地区生产的,是咸阳朴氏家传到第18代,约传承了40多年的家酿酒,据说忠清道都事朴崇相来到这个村子后,酿酒的秘方开始传播开来。之所以叫做神仙酒是因为新罗时代的崔致远在这个村子前面的神仙峰建造了亭子,经常在那里喝酒,所以起名叫神仙酒。

神仙酒是将补肾强壮用生药剂和糯米、酵母等一起发酵制作的清酒或者蒸馏酒,具有能辩论、白发和延年益寿等效果,香味独特且没有头疼等后遗症。饮用后不会产生宿醉。而且头脑可以更清醒。

文化遗产资料

酒城講堂(文化財資料第17号)

酒城讲堂(文化遗产资料第17号)

 巨叱大山 烽燧址(文化財資料第26号)

巨叱大山烽燧址(文化遗产资料第26号)